高温循环油浴锅的日常维护直接关系到设备寿命、导热效率及使用安全,需从清洁、油品管理、部件检查等多方面系统进行。以下是具体维护方法及操作要点:
一、导热油管理与更换
1. 油品状态监测
- 定期观察:每周检查导热油颜色(正常为透明淡黄色),若变深、发黑或出现浑浊,可能因氧化或结焦变质,需及时处理。
- 黏度检测:每季度用黏度计测量油液黏度,若黏度超过新油的15%,说明油液降解,需更换。
- 闪点测试:闪点降低至低于工作温度50℃时,油液易挥发引发安全隐患,需立即换油。
2. 换油操作要点
- 周期:通常建议每1-2年更换一次,若长期在高温(≥250℃)下运行,可缩短至8-10个月。
- 步骤:
1. 停机冷却至油温≤60℃,排放旧油(避免高温油液烫伤或氧化);
2. 用专用清洗剂(如煤油)循环冲洗系统30分钟,清除内壁结焦;
3. 更换过滤器滤芯,加入新油后空载运行1小时,排除空气并检查循环状态。
二、设备清洁与表面维护
1. 锅体内部清洁
- 日常清理:每次使用后,趁油温未完-全冷却,用软布擦拭内壁,清除残留油垢(避免硬化后难以去除)。
- 深度清洁:每3个月停机拆开加热管,用铜刷(非钢丝刷,防止刮伤不锈钢表面)清除管体结焦,并用高压氮气吹扫管道内沉积杂质。
2. 外部及附件清洁
- 用中性清洁剂擦拭外壳,避免使用强酸强碱(防止腐蚀涂层);
- 及时清理循环泵、阀门表面的油污,防止积尘影响散热或卡住活动部件;
- 液位计玻璃表面用酒精擦拭,确保观察清晰。
三、关键部件检查与维护
1. 加热系统维护
- 加热管检查:每月查看加热管表面是否均匀发热,若局部发红或出现黑斑,可能因结焦导致局部过热,需断电后清除结焦物,必要时更换加热管。
- 温控系统校准:每半年用标准温度计对比显示温度,误差超过±2℃时,需校准温控仪或更换温度传感器(如PT100)。
2. 循环系统维护
- 泵体检查:运行时监-听循环泵声音,若出现异常噪音或振动,可能是轴承磨损或叶轮卡滞,需停机检查并添加高温润滑脂(如二硫化钼润滑脂)。
- 管道维护:定期检查管道保温层是否破损(避免热量流失或烫伤),法兰连接处螺栓是否松动,热态下需冷却后紧固(防止螺栓形变)。
3. 密封件更换
- 石墨垫片、氟橡胶O型圈等密封件,建议每1年预防性更换一次,避免因老化导致泄漏;
- 机械密封的动环、静环若出现划痕或磨损,需及时更换(可通过泄漏量判断:每分钟滴漏超过5滴即需检修)。
四、安全附件与控制系统维护
1. 安全装置检测
- 压力表:每半年送计量部门检定,若指针不归零或波动异常,立即更换;
- 泄压阀:每年手动测试一次(缓慢拧动泄压手柄,观察是否在设定压力下开启),若卡滞需拆卸清洗并涂抹高温密封脂;
- 液位开关:每月模拟低液位状态,检查报警功能是否正常,避免因缺油导致干烧。
2. 电气系统维护
- 检查控制面板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氧化,用无-水酒-精擦拭触点;
- 接触器触点若出现烧蚀痕迹,需用细砂纸打磨或更换,防止接触不良引发加热失控;
- 接地线需定期检测接地电阻(应≤4Ω),确保漏电保护功能有效。
五、运行与停机管理
1. 日常运行注意事项
- 开机时先启动循环泵,再开启加热(避免加热管干烧);
- 严禁超温使用(实际温度不超过导热油最高使用温度20℃),并控制升温速率(≤5℃/min),防止热应力损坏部件。
2. 停机维护要点
- 长期停机(超过1个月)前,需将导热油加热至100-120℃循环1小时,去除油中水分,然后密封保存;
- 停机后关闭所有阀门,用防尘罩覆盖设备,防止灰尘进入管道或控制面板。
六、异常情况处理指南
(一)
问题现象:升温缓慢
可能原因:导热油变质/循环流量不足
维护措施:更换油品、清洗过滤器或检查泵叶轮
(二)
问题现象:温度波动大
可能原因:温控仪故障/加热管局部损坏
维护措施:校准温控仪、更换加热管
(三)
问题现象:泵体异响
可能原因:轴承缺油/管道进气
维护措施:加注润滑脂、排气并检查密封
高温循环油浴锅的维护需遵循“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"的原则,重点关注导热油状态、密封性能及加热循环系统的稳定性。定期按上述要点进行维护,可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,延长使用寿命,同时保障实验或生产过程的安全与效率。
版权所有 © 2025 霄汉实业发展(广州)有限公司 备案号:粤ICP备18157387号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GoogleSitemap